当前位置: 凯发k8一触即发-凯发体育vip下载 > 新闻资讯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设紫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设紫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批复-凯发k8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24-03-13 10:13:22

  1. 紫阳县是中国宜居小城么?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2. 紫阳县的经济
  3. 陕西紫阳县蕴藏着什么资源呢?

一、紫阳县是中国宜居小城么?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么?

紫阳县是中国宜居小城,好玩的地方有:焕古镇、北五省会馆、半亩茶园、铁路大桥、县城等。

二、紫阳县的经济

据地下考古发掘证明,东汉时期紫阳县已有砖、瓦生产,清乾隆二十年(1755)后,随着外省移民大量迁入,紫阳县手工业渐趋发达。除砖瓦制造外,还出现了木材加工、小农具加工、粮油加工、酿酒、染织、铸造、造纸及煤炭采掘等行业。清末,茶叶、生丝、桐油、菜油、油漆等产品“多由水路下至湖北老河口出卖,间或上行至汉中,从陆路至省销售”(光绪《紫阳县乡土志》);彩轿、滑杆、竹床、竹几、蓬、席、筛、簸、枕簟等竹制品,箱簟、绳、衣、袜、鞋等棕制品,夏布、麻布、鱼网等麻织品,绸、绉纱等丝织品,以及草纸、白酒、糖、糕点、煤炭、砖、瓦等产品,皆因产量小,只在境内销售。

民国时期,紫阳县手工业除榨油、缫丝、制茶等生产稍有发展外,其余皆不发达。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紫阳经济调查》统计,年产桐油150余吨、漆油75吨、生丝0.5吨、茶100余吨,总产值(按销售价计算)51.9万元(法币),产品大多销往湖北老河口,只有少量茶叶由汉中转运甘肃销售。

1949年底全县共有手工业坊、厂(场)、铺、馆、店542家,从业人员941人,总产值152.95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换算,后同),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7%。1950~1957年,在对私营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开始兴办国营工业。1957年底全县有国营企业3家、手工业合作社(组)28家、公私合营企业1家,总产值340.73万元(国营占3.5%,集体占60.6%,个体占35.9%),比1949年增长1.2倍,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1958~1960年,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建厂、“大炼钢铁”,浪费资金195.25万元。1962年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到1963年全县共保留国营企业4家,职工227人;集体企业20家,职工446人。1970~1980年,为配合修建襄渝铁路,在调整时期停办的蒿坪煤矿、段家沟煤矿、洞河水泥厂、汉城陶瓷厂、县机砖厂等厂矿相继恢复生产并扩建,同时新建了农机厂、铁佛煤矿、紫黄锰矿、麻柳磷肥厂、洞河白陶瓷厂和麻柳水泥厂,其中洞河水泥厂、白陶瓷厂、麻柳磷肥厂、紫黄锰矿、铁佛煤矿开办不久即停办,浪费资金150余万元。

“十五”期间,紫阳县工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全县工业经济总量得以扩大,总值达24521万元,较“九五”末的8020万元净增16501万元,增长3倍多;二是工业经济增速稳步提升,“十五”期间,年均增速25.1%,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5%高出16.6个百分点,超“十五”计划设定增速2.8个百分点;三是规模工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规模工业经济达到12000万元,年均增速75%,五年净增3.75倍;四是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革新,紫阳工业一反过去粗放型单纯出售资源的模式,正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工业发展;五是工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紫阳工业围绕矿产、水能、富硒生物三大资源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紫阳天然板石、水泥生产为主体的建材工业。以水电、煤炭为主体的能源工业。以钡盐、锰金属、铁矿砂为主体的重化工工业和以茶叶、缫丝、富硒特色食(饮)品为主体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四大支柱产业。

2012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6.09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占生产总值比重34.5%,较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7.8%。规模以上工业当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3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当年完成总产值31944万元,同比增长65.7%,占总产值的9%;非金属矿采选业当年完成总产值26022万元,同比增长95.4%,占总产值的7%;农副食品加工业年末总产值35048万元,同比增长119.2%,占总产值的1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年末总产值128623万元,同比增长121.5%,占总产值的36%;纺织业年末总产值13160万元,同比下降0.1%,占总产值的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年末总产值8055万元,同比增长0.4%,占总产值的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年末总产值72388万元,同比增长78.4%,占总产值的2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年末总产值25971万元,同比增长13.8%,占总产值的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年末总产值14656万元,同比增长8.0%,占总产值的5%。 农业在紫阳县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历史悠久,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以林、牧、副业为辅。紫阳解放后,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40280吨增加到1985年的77493吨,增加了0.92倍。因人口膨胀,粮食仍不能自给,其间只有1953和1956两年未吃国家返销粮,截至1985年,累计吃返销粮115991吨。

紫阳县解放后,农业的发展几起几伏,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自解放初至1957年,农业总产值以年9.61%的速度递增。1958~1964年,主要农产品连年减产,产值年递增1.19%,1965~1966年又稍有回升。1967~1969年,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其中1968粮食年产33755吨,不足1951年半数。1970~1976年,年产值上升到4000余万元,1977~1983年又上升到5000余万元,1985年达6322万元。自1978年以后,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林、牧、副业的产值比重上升,商品率提高。截至1985年,有“两户”(专业户、重点户)7800户,农业商品产值2018万元。为指导组织农业生产,中共紫阳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先后设置农工部、农牧局、林特局、水电局、乡镇(社队)企业局等机构主管农业。同时,国家还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农业。其中1979~1983年扶持总额达1394.95万元,年均279万元。

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63.22万亩,比上年增长1.0%。其中,夏粮26.77万亩,下降0.89%;秋粮36.45万亩,增长2.0%。粮食总产量10.69万吨,增长6.0%。其中,夏粮3.91万吨,增长7.4%;秋粮6.78万吨,增长5.3%。2012年造林面积9.6万亩,比上年增长21.5%。水产品产量5881吨,比上年增长14.5%。

三、陕西紫阳县蕴藏着什么资源呢?

陕西紫阳县有肥沃的土壤资源。主要的土壤资源有黄棕壤,棕壤,水稻土,潮土等。

top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