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凯发k8一触即发-凯发体育vip下载 > 新闻资讯 > 面向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

面向农田面源污染防治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凯发k8一触即发

发布时间:2024-03-15 22:13:40

  1. 农业农村部拟如何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2. 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哪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3. 如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一、农业农村部拟如何遏制农业面源污染?

2018年7月26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主要任务有: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减少化肥农业使用量,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空间,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廖西元介绍,农业农村部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目标任务。

廖西元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浇地”变“浇作物”,正在告别“大水漫灌”,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为62.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步提高,为0.542。

在化肥农药减量方面,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化肥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

“目前,全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60%。”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介绍。秸秆利用方面,目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左右,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地膜“白色污染”近年来备受关注。为此,农业农村部推动出台了地膜新国家标准,从源头保障地膜可回收性。

田间沟渠流水淙淙,层层稻谷随风起伏。7月19日,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建兴镇,烈日下,几个农户正在县植物保护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往禾苗上置放诱虫板。“杀虫灯可以让稻田每季少用一次以上的农药。”南部县农牧业局植保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南部县已在建兴、三官等乡镇建立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点2.3万亩,在东坝镇建立柑橘绿色防控示范点5000余亩。除了使用诱虫灯,示范点还选择优良抗病虫害作物品种,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利用天敌和微生物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推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中,有一些是久治不愈的老问题,这就需要创新思路,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子。高尚宾指出,要紧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点面结合、整县推进,着力解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安徽省怀宁县是全国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当地持续开展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多种模式的综合治理,2017年末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1.6%。“污水处理后,一部分用作沼气,一部分经过6级沉淀,沉淀出来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怀宁当地畜禽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样既减少了污染,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至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重点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具体要求。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廖西元说,在技术上,单项技术多、综合技术少,传统技术多、替代技术少,科技支撑能力总体不强。在政策上,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金融、价格、用地、用电等政策还未取得明显突破,亟待建立农业绿色政策支持体系。在机制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市场主体少,市场培育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制约了社会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为此,廖西元认为,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耕地休耕轮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制度。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构建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农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高尚宾认为,要推进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开展“集团军”式科研攻关。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开展示范展示,组织观摩交流。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廖西元介绍,下一步要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摸清农业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产排情况。以农田氮磷和畜禽养殖排放为重点,完善农业环境监测网,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例行监测,构建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二、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哪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霞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养殖业和污染型小企业等,总体上呈现碎片化、分散化和无序性等特点,要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等。去年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随着水污染治理的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正逐渐凸显。

专家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尽快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室副主任李文攀也认为,总磷主要表征的更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而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是地表水体当中总磷的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短板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学军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各项计划对遏制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化肥用量减少了13%、农药用量下降了14%左右;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超过40%。不少乡村的生态环境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方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相继出台,不仅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而且为防控与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源提供了行动指向。

要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生态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落实农村环境督察与环境执法,加快农村生态修复,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构建集治污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垃圾、固废处理设施均衡覆盖,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从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了解到,生态环境部将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着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重点监管地块风险管控,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三、如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建立健全秸秆、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持续开展母亲河复苏行动,科学实施农村河湖综合整治。在保护生态和不增加用水总量前提下,探索科学利用戈壁、沙漠等发展设施农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武文霞认为,农村环境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养殖业和污染型小企业等,总体上呈现碎片化、分散化和无序性等特点,要将碳达峰、碳中和融入农村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其中,农业面源污染指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和畜禽粪便污染等。去年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数据显示,全国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随着水污染治理的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正逐渐凸显。

专家表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尽快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室副主任李文攀也认为,总磷主要表征的更多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而农业种植、畜禽养殖等是地表水体当中总磷的主要来源。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短板之一。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刘学军介绍,近年来,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各项计划对遏制污染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化肥用量减少了13%、农药用量下降了14%左右;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高,超过40%。不少乡村的生态环境都有相当程度的改善。

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建设方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等相继出台,不仅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制度支撑,促进了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而且为防控与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源提供了行动指向。

要以绿色产业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生态产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建设以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落实农村环境督察与环境执法,加快农村生态修复,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构建集治污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推动垃圾、固废处理设施均衡覆盖,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从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了解到,生态环境部将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着力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和重点监管地块风险管控,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top
网站地图